又爽又黄色片又爽_婷婷综合高清无码色欲aV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成人一级无码黄片_男女自偷自拍视频免费观看篇_成人免费观看国产高清_综合亚洲国产影视_午夜福利久久_一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麦芽_亚洲午夜伦理电影

服務熱線:0851-86889017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資訊 >

高中化學實驗知識總結(一)

發(fā)布日期:2018-04-06 【

閱讀

萃取是利用分散系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過程。


高中化學中的萃取,主要是萃取溴水、碘水之類的問題。溴和碘均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所以用有機溶劑可以把溴和碘從其水溶液中分離出來?


如果用苯來萃取,苯層在上面,下面的水層變得無色透明;如果用四氯化碳來萃取,四氯化碳層在下方,上面的水層會變得無色透明。


一、化學實驗操作七原則


1. “從下往上”原則?以 Cl2 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fā)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fā)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 MnO2 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1)測物質溶解度?


(2)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1)實驗室蒸餾石油?


(2)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1)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


(2)苯的硝化反應?


三、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


熱 KMnO4 制氧氣制乙炔和收集 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 KMnO4 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涌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 NH3 的時間?


四、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 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 CaO 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 CCl4 來萃取 I2 水中的 I2?


6.溶解法:Fe 粉(A1 粉):溶解在過量的 NaOH 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 CuO;CO2(SO2):通過 NaHCO3 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 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 NaOH 溶液把 Al(OH)3 溶解,過濾,除去 Fe(OH)3,再加酸讓 NaAlO2 轉化成 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 Na2CO3 中的 NaHCO3 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 15例


1.實驗室里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 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2/3,也不得少于容積的 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只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 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fā)皿加熱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于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七、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后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后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后撤酒精燈?


3.制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后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后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后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 H2?CH4?C2H4?C2H2 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 HNO3 再加 AgNO3 溶液?


8.檢驗 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淀粉 KI 試紙)?H2S[用 Pb(Ac)2 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后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 FeCl3,SnCl2 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于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后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后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shù)時先等一二分鐘后再讀數(shù);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后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 H2 還原 CuO 時,先通 H2 流,后加熱 CuO,反應完畢后先撤酒精燈,冷卻后再停止通 H2?


14.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 1cm~2cm 后,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fā)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濃 H2SO4 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沖洗,最后再涂上 3%一 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后涂 NaHCO3 溶液?


17.堿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堿)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 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淀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 NaOH 溶液中和 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 Cu(OH)2 懸濁液?


20.用 pH 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涂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 pH?


21.配制和保存 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 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后的藥品,先冷卻,后稱量?


八、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fā)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于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于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于兩者接觸,充分發(fā)生反應?


5.點燃 H2?CH4 等并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 1/3 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并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 HCl?NH3 等易溶于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 H2?CO2?H2S 和 C2H2 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2.制 Cl2?HCl?C2H4 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于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于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tài)烷烴中),(Li 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余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 Br2:有毒易揮發(fā),盛于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 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堿:易潮解,應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fā),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fā)?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并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 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xiàn)用現(xiàn)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 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 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 0?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 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shù)值是 0?


十一、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 等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其它氣體若能極易溶于某液體中時(如 CO2 易溶于燒堿溶液中),亦可做噴泉實驗?


十二、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的具體實驗 80 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xiàn)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yōu)榧t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yōu)橛泄鉂傻慕饘兕w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yōu)榘咨勰?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 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 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并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并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19.將 Cl2 通入無色 KI 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fā)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后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fā)生爆炸?


27.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淀生成?


33. I2 遇淀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fā)紅后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后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xù)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fā)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fā)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后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后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并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后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里,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淀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著于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淀生成,立即轉變?yōu)榛揖G色,一會兒又轉變?yōu)榧t褐色沉淀?


58. 向含 Fe3+的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淀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并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并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xiàn)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guī)в泻稚?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蕩: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蕩: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凈的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淀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 HNO3 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堿: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成紅色?


十三、有機實驗的八項注意


有機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高考會考的??純热?對于有機實驗的操作及復習必須注意以下八點內容?


1.注意加熱方式


有機實驗往往需要加熱,而不同的實驗其加熱方式可能不一樣?


(1)酒精燈加熱? 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一般在 400~500℃,所以需要溫度不太高的實驗都可用酒


精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乙烯的制備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蒸餾石油實驗”和“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2)酒精噴燈加熱?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比酒精燈的火焰溫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較高溫度的有機實驗可采用酒精噴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噴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煤的干餾實驗”?


(3)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溫度不超過 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熱的有機實驗有:“銀鏡實驗(包括醛類?糖類等的所有的銀鏡實驗)”?“ 硝基苯的制取實驗(水浴溫度為 6 0℃)”?“ 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水浴溫度為 70℃~80℃)”和“ 糖類(包括二糖? 淀粉和纖維素等)水解實驗(熱水浴)”?


(4)用溫度計測溫的有機實驗有:“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以上兩個實驗中的溫度計水銀球都是插在反應液外的水浴液中,測定水浴的溫度)?“乙烯的實驗室制取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插入反應液中,測定反應液的溫度)和“ 石油的蒸餾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具支燒瓶支管口處, 測定餾出物的溫度)?


2.注意催化劑的使用


(1)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有:“乙烯的制取實驗”? “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纖維素硝酸酯的制取實驗”?“糖類(包括二糖?淀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


其中前四個實驗的催化劑為濃硫酸,后兩個實驗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個實驗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2)鐵做催化劑的實驗有:溴苯的制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后生成的溴化鐵)?


(3)氧化鋁做催化劑的實驗有: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3.注意反應物的量


有機實驗要注意嚴格控制反應物的量及各反應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備實驗”必須注意乙醇和濃硫酸的比例為 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則反應物升溫太慢,副反應較多,從而影響了乙烯的產率?


4.注意冷卻


有機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產物多為揮發(fā)性的有害物質,所以必須注意對揮發(fā)出的反應物和產物進行冷卻?


(1)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裝)冷卻的實驗:“蒸餾水的制取實驗”和“石油的蒸餾實驗”?


(2)用空氣冷卻(用長玻璃管連接反應裝置)的實驗:“硝基苯的制取實驗”?“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和 “溴苯的制取實驗”?


這些實驗需要冷卻的目的是減少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揮發(fā),既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又減少了這些揮發(fā)物對人的危害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5.注意除雜


有機物的實驗往往副反應較多,導致產物中的雜質也多,為了保證產物的純凈,必須注意對產物進行凈化除雜?如“乙烯的制備實驗”中乙烯中常含有 CO2 和 SO2 等雜質氣體,可將這種混合氣體通入到濃堿液中除去酸性氣體;再如“溴苯的制備實驗”和“硝基苯的制備實驗”,產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別含有溴和 NO2,因此, 產物可用濃堿液洗滌?


6.注意攪拌


注意不斷攪拌也是有機實驗的一個注意條件?如“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實驗”(也稱“黑面包”實驗)(目的是使?jié)饬蛩崤c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時間內急劇反應,以便反應放出的氣體和大量的熱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體物質快速膨脹)?“乙烯制備實驗”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機實驗:⑴ 實驗室中制取乙烯的實驗; ⑵石油蒸餾實驗?


8.注意尾氣的處理


有機實驗中往往揮發(fā)或產生有害氣體,因此必須對這種有害氣體的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1)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實驗中可將可燃性的尾氣燃燒掉;


(2)“溴苯的制取實驗”和“硝基苯的制備實驗”中可用冷卻的方法將有害揮發(fā)物回流?


上一篇:高中文綜各科記憶口訣最全匯總

下一篇:看完病句不丟分!十年高考病句分類歸納!

關于我們
機構簡介
銘師堂輝煌
銘師堂題名
教育資訊
培訓課程
在線留言
在線留言

備案號:黔ICP備20000399號-1 咨詢電話:131 2467 7881 0851-86889017
網站直達號ID:13124677881 訪問統(tǒng)計:  瀏覽總量700610次 /今日瀏覽1137次
網址:cnzhenbei.cn     http://13124677881.wangid.com
建議(1024*768) IE8.0以上瀏覽器瀏覽本站 即時通管理  后臺登錄 Powered by WangID 馳通集團   觸屏版電腦版 本站已支持 IPV6

貴公網安備 52010302001330號

免責申明:本站點部分內容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站點負責人,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微信關注我們

聯(lián)系地址:貴陽市云巖區(qū)寶山北路180號師大嘉信華庭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