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北大銘師堂,學習路上,點亮前方】
精品定制.精準提升 . 我們拒絕喧囂浮華的大班 貴陽暑假補習
A.高三5人精品全托班B.高三藝考5人精品全托班C.中高考白金一對一全托
D. 高一高二VIP5人精品班/初三VIP5人精品班
1融入中國元素、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全國I卷語法填空語篇講述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重大事件,彰顯了中國成為第一個讓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的民族自豪感;全國II卷語法填空語篇講述中國部分地區(qū)在春節(jié)期間用竹子、桔樹和梅花裝飾家居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這些語篇向學生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懷,切實增強“四個自信”。2關注體育運動、倡導健康運動理念全國I卷閱讀C篇介紹了競走運動及其與跑步的不同之處;全國II卷短文改錯語篇講述歡迎外國友人到中國學習武術,期待一起練習;全國III卷短文改錯語篇講述母親關注家人健康,為家人制作健康飲食。這些語篇通過設置真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關注體育運動、提高鍛煉意識、重視健康飲食。3、滲透美育知識、引導審美情趣養(yǎng)成全國I卷閱讀B篇闡述作者反復閱讀自己所喜愛書籍的感悟,在重讀中不斷思考并提升自己;全國II卷閱讀A篇介紹英國某湖區(qū)的文化類旅游景點;全國II卷完形填空語篇講述主人公購得兩幅名家油畫真跡的故事。這些語篇通過展現(xiàn)文字之美、景觀之美、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意識。4、樹立勞動觀念、宣傳踐行勞動精神全國I卷短文改錯語篇講述作者第一次做西紅柿炒雞蛋的經歷;全國II卷書面表達設置了和同學一起去農場參加采摘活動的情境;新高考卷閱讀B篇講述女主人公年輕時邊工作邊上學,畢業(yè)后又資助弟妹完成學業(yè)的經歷。這些語篇和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感受勞動的辛苦和榮耀,尊重勞動,認同勞動,并且愿意學習和參與勞動?;诟呖荚u價體系總體要求,以學科素養(yǎng)為導向,突出對聽力、閱讀、寫作等關鍵能力的考查;改變相對固化的考查形式,促進學生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科素養(yǎng)為導向,加強關鍵能力考查。高考英語科基于學科特點重點加強對閱讀理解、應用寫作、語言表達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考查。1、強化閱讀理解能力考查各套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精選篇章,強化閱讀理解能力考查。閱讀理解第一節(jié)15道小題中,全國I卷中有10道小題,全國II卷有8道小題,考查推斷、歸納和概括等高階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高階閱讀理解能力考查的比例。新高考卷則通過提高閱讀理解試題的分值與比重,進一步強化閱讀理解能力考查。2、加強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考查優(yōu)化書面表達題型,設置更加真實靈活的試題情境,契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于英語教學活動的要求。全國I卷設置了以身邊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參賽的情境;全國II卷設置了為班級英語角寫一篇短文介紹一次采摘活動的情境。這兩個試題設置的情境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描述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能力。3、考查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在語篇選擇上,全國I卷選取了關于重復閱讀的感悟、競走運動及其與跑步的比較等語篇;全國II卷選取了有關維護生態(tài)平衡、個人和圖書館的關系等語篇,全國III卷選取了有關動物保護爭議、英國幾代人共同生活的居住方式等語篇。在題目設置上,全國I卷第31題詢問作者對競走運動的態(tài)度,全國II卷第35題讓考生選擇一個能準確表達語篇主旨的標題。這類試題要求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對材料內容歸納概括并進行邏輯推理才能正確作答。1、維持試卷結構穩(wěn)定,全面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試卷結構設計上,穩(wěn)定維持多年以來由聽力、閱讀理解、語言知識運用和寫作四部分組成的試卷結構。通過恰當?shù)倪x材和巧妙的設問,以英語學科必備知識為基礎考查聽、說、讀、寫等關鍵能力,同時滲透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2、合理控制試卷難度,穩(wěn)步提升試題命制質量各套試卷所采用篇章材料的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材料難度與往年基本持平。題目類型多樣且難易搭配合理,考查要點覆蓋面廣,試卷中的難、較難、較易和容易各難度層級試題比例維持穩(wěn)定;通過創(chuàng)新選擇題設問方式及優(yōu)化干擾項設置等方式,穩(wěn)步提升試題質量。3、體現(xiàn)時代性,確保公平性充分考慮高考延期的考情和各省考生復習備考的學情,在穩(wěn)定試卷結構和控制試卷難度的基礎上,體現(xiàn)時代性,確保公平性。全國I卷七選五語篇有關自我接受話題,倡導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全國I卷書面表達要求學生以身邊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各套試卷中提到的不愿對孩子撒謊的父親、與岳母同住一棟樓房的年輕人、在海島植樹幾十年的主人公以及對顧客保持微笑的店員等人物形象都向學生傳遞著深深的暖意和滿滿的正能量。1、防止試題形式固化,進一步創(chuàng)新試題呈現(xiàn)形式全國I卷和全國II卷書面表達試題改變近年來常用的撰寫書信或郵件形式,以命題作文形式結合具體的語言活動情境考查語言表達能力;修訂和完善短文改錯及書面表達試題的評分參考,使評分參考更好地體現(xiàn)測試目標,進一步提高閱卷評分的可操作性。2、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推出新高考英語試卷結構基于高考評價體系,新高考英語試卷進行了重新設計,對試卷結構、試題呈現(xiàn)方式、分值權重等均做了調整。增設的讀后續(xù)寫題型創(chuàng)造性地將“閱讀”與“寫作”深度結合,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評價體系所倡導的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今年結合生物學科特點,高考生物試題有機融入新冠疫情素材,從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免疫應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學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變和影響等方面進行考查。如全國II卷第1題,將均能引發(fā)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在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以生物學視角加深對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全國I卷第1題,結合戴口罩、餐具消毒、勤洗手等耳熟能詳?shù)囊咔榉揽卮胧瑥膶箵粜鹿谝咔榈慕洑v要求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wèi)生安全意識。這些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內容的考查和引導,體現(xiàn)了時代主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化學試題也涉及新冠肺炎知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核酸檢測試劑、各種治療藥物以及大量的病毒消殺劑,均與化學科學密切相關。如全國I卷第7題以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中提出的一些常用滅活病毒藥品為素材,考查有關化學知識。全國II卷第26題和全國III卷第26題以含氯消毒劑的合成、反應及性質為情境,考查元素化學知識,普及公共衛(wèi)生中的化學知識,展現(xiàn)化學科學的社會功能?;瘜W試題高度重視美學素養(yǎng)的考查,通過精心選取素材,讓學生在解答化學問題的過程中,思考美的化學本質,提升審美情趣和能力。如全國III卷第7題以《千里江山圖》中典型繪畫顏料化學知識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激發(fā)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中醫(yī)藥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對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世界科技進步做出巨大貢獻。如全國I卷和III卷第8題分別以中藥材中提取的前列胡醇和金絲桃苷為背景,考查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展現(xiàn)中醫(yī)藥的神奇魅力和作用,弘揚中醫(yī)藥文化。2020年高考物理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考查,又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tài)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夯實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許多試題素材來源于教材,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比如,全國I卷第14題安全氣囊的作用、第15題蕩秋千、第19題核反應方程、全國II卷第19題特高壓輸電、全國III卷第19題首次產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等試題都改編自教材中例題或習題的內容,突出考查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高考物理增加緊密聯(lián)系國家科技發(fā)展、體育運動、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情境,突出情境的時代性,強調情境與考查內容的有機融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2020年高考物理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著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2020高考文綜以穩(wěn)為主,在題型與結構、呈現(xiàn)形式與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xù)了近些年的特點,更加符合學生心理預期。思想政治全國卷1、緊扣時代主題,增強立德樹人時代性命題圍繞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主題,把握大勢、緊抓大事,融入戰(zhàn)“疫”內容,聚焦脫貧攻堅,選材全國人大立法,著眼擴大開放新舉措,彰顯立德樹人時代性,引導學生培育政治認同素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如全國Ⅱ卷第40題以網紅、教師、大學生和海歸人員等青年的扶貧故事為素材,展示青年人在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用聰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事跡,引導學生從新時代優(yōu)秀青年的奮發(fā)有為中受到啟發(fā)和感染,思考自身如何樹立理想信念,擔當時代使命,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現(xiàn)人生價值。2、堅持價值引領,發(fā)揮學科積極導向作用2020年思想政治試題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挖掘學科育人資源,助力學生培育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如全國Ⅲ卷第19題,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為背景,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這一理念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功范例。試題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注重敦親睦鄰、講信修睦、協(xié)和萬邦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特征,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啟發(fā)學生領悟我國周邊外交理念,就是得益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引導學生思考文化傳承發(fā)展,堅定文化自信。3、深化改革,強化關鍵能力考查思想政治學科貫徹高考內容改革要求,突出信息整理、論證與闡釋、辯證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Ⅲ卷第15題,以中國對外貨物貿易動態(tài)為背景,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一方面考查解讀文字信息的能力,要求理解試題對全球經濟體的劃分;另一方面考查解讀圖表信息的能力,要求從中國對外貨物貿易順差、對不同經濟體貨物貿易順差的相對值和絕對值兩個維度來推斷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和逆差狀況。歷史全國卷1、以史育人,增強立德樹人時代氣息歷史試題通過考查對國史、黨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和掌握,促進考生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激勵學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全國II卷第41題素材呈現(xiàn)了清代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舉措和效果,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越性,引導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歷史試題通過選取美術史、書法史、戲劇史等領域的素材,強調考查的適切性和學科間的綜合滲透。如全國I卷第25題以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步輦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挖掘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和特點,以及其中蘊含的史料價值。2、深化改革,聚焦關鍵能力考查途徑對閱讀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歷史學科注重依靠不同類別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呈現(xiàn)形式,考查學生對信息進行讀取、篩選、分類、歸納、提煉、闡釋的能力。借助任務驅動、增強探究與開放性、改進作答指向等手段,歷史學科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歷史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通過增加主觀題設問的針對性等方式,歷史試題加強了對語言表達和組織論述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卷第42題是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根據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的特征,擬定一個能夠反映該時期某個特征的書名,并以簡練、概括和符合邏輯的語言予以論證,考查語言組織、邏輯思維、寫作表達能力,表述的清晰、合理程度在考生的最后得分中占有一定比例。3、穩(wěn)定預期,彰顯特殊時期人文關懷2020年高考歷史學科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規(guī)范性,使試題更加符合學生心理預期。為降低疫情對不同考生群體的影響,歷史學科各卷種試卷結構、題型題量、閱讀量、考查內容等均保持穩(wěn)定,試題更加符合考生的認知水平。如全國I卷第24題考查分封制,II卷第26題通過宋代殿試制度的確立考查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完善過程,III卷第35題通過七十七國集團考查世界多極化趨勢等,對基礎主干知識的考查增加,使基礎扎實的學生更有獲得感。地理全國卷1、立足學科特點,保障立德樹人落實力度地理試題通過精心選擇體現(xiàn)時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德育目標,滲透到不同試題中。一是以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果為背景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形成綠色生產生活理念,并從自身做起,自覺為美麗中國建設做貢獻。二是挖掘我國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觀中蘊含的地理原理,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良品質。三是將農業(yè)生產中的勞動智慧與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相結合,在學生心中播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種子。2、豐富關鍵能力考查內涵,提升人才選拔區(qū)分功能2020年高考地理學科試題注重信息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考查。要求學生掌握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準確地從試題材料中將關鍵地理信息提取出來,提煉、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全面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過程與聯(lián)系。圍繞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與性質、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多視角、多維度、多層次地考查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如全國III卷37題以毛烏素沙地環(huán)境演變?yōu)楸尘?,要求學生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對沙地、湖泊景觀轉化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辯證的看待人地關系,既不誤入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也不陷入人定勝天論。通過歷史時期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并具有相應的生態(tài)功能,人類并不能過度強行改變。在論證的過程中,采用開放的題型引導學生對支撐結論的前提條件進行反思(還可以補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資料)以及對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反思(還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驗證),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3、發(fā)揮考試積極導向作用,促進助力素質教育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提供豐富的探究活動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幫助教師開闊地理視野、豐富地理視角,使高考地理試題成為助力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一是活化地理內容學習。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類生產活動、社會現(xiàn)象等,都蘊含著地理的原理。將身邊的地理引入試題,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地理學應用價值的認知。二是強化地理過程理解。從認識區(qū)域特征,到反演區(qū)域特征的形成過程,構成了傳統(tǒng)地理與現(xiàn)代地理的分界。地理過程強調地理事物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三是深化地理聯(lián)系認識。通過地理學經典的研究方法區(qū)域對比和關聯(lián)的考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區(qū)域差異的產生機理。如全國II卷9~11題,呈現(xiàn)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兩個典型區(qū)域的區(qū)位,通過降水量差異比較,考查大氣環(huán)流和氣候類型等主干內容,通過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比較,考查物質、能量遷移等主干內容,通過區(qū)域內部比較,考查水文、水循環(huán)等主干內容。引導中學地理教學加深對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認識。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試題評析,專家認為,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wěn)實施。試卷結構穩(wěn)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xiàn)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zhàn)略成果,從中發(fā)現(xiàn)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yōu)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拓展國際視野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chuàng)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fā)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xiàn)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發(fā)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fā)展中的責任和使命。增強文化自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包含傳統(tǒng)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發(fā)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此外,試題命制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例如古代詩歌閱讀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陸龜蒙、陸游、韓駒的詩,文學類閱讀中海明威、沈從文、劉慶邦、葛亮、于堅、梁衡的小說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中篆刻藝術、濰坊風箏等語料,都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運動等素材,傳達著“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體育意識。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疾殚喿x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系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么、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jié)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于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fā),引導學生突破傳統(tǒng)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內涵、發(fā)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應用寫作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fā)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chuàng)未來”的演講稿;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jié)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考查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系: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系: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后,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準何在、具體內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啟發(fā)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于處理好上述三對關系。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xiàn)實實踐的辯證統(tǒng)一。今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加強教考銜接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xié)同性,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xiàn)象,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實現(xiàn)教、學、考的有機統(tǒng)一。保證新老高考平穩(wěn)對接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wěn)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wěn)落地。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置,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F(xiàn)代文閱讀I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論證能力,文言文閱讀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語言文字運用模塊中以問答題的方式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xiàn)的新題型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如全國新高考I卷信息類閱讀題“歷史地理學”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需要學生準確解讀全部閱讀材料,篩選整合文中信息,并對材料準確理解、分析和綜合,同時需要學生知道定義的要求,這有利于鼓勵學生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于學生發(fā)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tài)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的高考平穩(wěn)進行。穩(wěn)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試卷結構穩(wěn)定。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I卷、II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xiàn)代文閱讀I、現(xiàn)代文閱讀II、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疾閮热菖c教學內容相符。全國I、II、III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高考I、II卷考查內容遵照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全國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離騷》《琵琶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國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荀子·勸學》《醉翁亭記》《赤壁賦》,全國III卷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背誦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論語·先進》《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登岳陽樓》《六國論》,均為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推薦的背誦篇目。穩(wěn)難度:利于學生正常發(fā)揮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fā)揮出應有水平。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范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全國III卷的材料對《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二是不回避熱點話題。以寫作試題為例,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范圍,學生對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有氧運動、噪音、食物消化、電子閱讀、風箏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試題平實,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xiàn)延續(xù)性。全國I、II、III卷考點和題型與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點和題型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并根據調研反饋進行了合理調整。穩(wěn)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于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xiàn)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于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
發(fā)揮學科特色,“戰(zhàn)疫”科學入題
揭示病毒轉播規(guī)律
用數(shù)學模型揭示病毒傳播規(guī)律,如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第6題,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階段累計感染病例數(shù)的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和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數(shù)學和數(shù)學模型的應用;全國Ⅲ卷文、理科第4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tài)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學生對指數(shù)函數(shù)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數(shù)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展現(xiàn)中國抗疫成果
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后,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題以各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復工復產指數(shù)數(shù)據,考查學生解讀統(tǒng)計圖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體現(xiàn)志愿精神
如全國Ⅱ卷理科第3題(文科第4題)是以志愿者參加某超市配貨工作為背景設計的數(shù)學問題,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突出理性思維,考查關鍵能力
理性思維在數(shù)學素養(yǎng)中起著最本質、最核心的作用。數(shù)學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維,將數(shù)學關鍵能力與“理性思維、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探究、數(shù)學文化”的學科素養(yǎng)統(tǒng)一在理性思維的主線上,在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xiàn)了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
批判性思維能力
如全國Ⅰ卷理科第12題不僅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算能力、推理判斷能力與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全國Ⅱ卷理科第16題以立體幾何基礎知識為背景,將立體幾何的問題與邏輯命題有機結合,多側面、多層次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數(shù)學閱讀理解能力
如全國Ⅱ卷理科第12題以周期序列的自相關性為背景,要求判斷試題給出的四個周期序列是否滿足題設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試題的編制及考查的內容都很好地反映了課程改革理念,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用意識起到積極引導作用。新高考Ⅰ卷第12題以信息論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為背景,結合中學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編制了信息熵數(shù)學性質的四個命題,考查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對新問題的理解探究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
如全國Ⅲ卷文、理科第18題以當前社會關心的空氣質量狀況和在公園進行體育鍛煉為背景,給出了某市 天中每天的空氣質量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煉的人次的數(shù)據表,重點考查學生對概率統(tǒng)計基本思想、基本統(tǒng)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全國Ⅰ卷文科第17題、全國Ⅱ卷文、理科第18題、新高考Ⅰ卷第19題(Ⅱ卷第19題)等試題也通過數(shù)學模型的形式,考查學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
如全國Ⅰ卷理科第21題考查利用導數(shù)判斷函數(shù)單調性的方法、導數(shù)公式和導數(shù)運算法則,綜合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分類與整合的能力以及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全國Ⅲ卷理科第21題、新高考Ⅰ卷第21題、第22題等試題也都對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堅持立德樹人,倡導“五育”并舉
數(shù)學高考試題關注數(shù)學文化育人的價值,重視全面育人的要求,發(fā)揮了數(shù)學科高考在深化中學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的引導作用。
體現(xiàn)以文化人
如全國Ⅱ卷文、理科第18題以沙漠治理為背景設計,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shù)據處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模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Ⅱ卷理科第14題、新高考Ⅱ卷第6題分別以垃圾分類宣傳、扶貧工作為背景,設計了計數(shù)問題,考查學生對計數(shù)原理的理解程度。
體現(xiàn)體育教育
身心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考數(shù)學設計了以體育運動為問題情境的試題,體現(xiàn)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如全國Ⅰ卷理科第19題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賽為背景,將概率問題融入常見的羽毛球比賽中,以參賽人的獲勝概率設問,重在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事件進行分析、分解和轉化的能力,以及對概率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古典概率模型、事件的關系和運算、事件獨立性等內容的掌握。新高考Ⅰ卷第5題(新高考Ⅱ卷第5題)關注學生的體育運動與體育鍛煉,以此為背景設計了簡單的計算問題。
體現(xiàn)美育教育
數(shù)學科高考設計了體現(xiàn)數(shù)學美的試題,如全國Ⅰ卷文、理科第3題以世界建筑奇跡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為背景,設計了正四棱錐的計算問題,將立體幾何的基本知識與世界文化遺產有機結合。全國Ⅱ卷理科第4題以計算北京天壇的圜丘壇鋪設的石板數(shù)量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數(shù)學文化素養(yǎng)。題目貼近生活,反映了我國古代的文明成就,讓學生對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圜丘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全國Ⅱ卷文科第3題借助數(shù)學語言給出原位大三和弦與原位小三和弦的定義,并設計了一個簡單計數(shù)問題,考查學生對新定義、新情景的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和數(shù)學文化素養(yǎng)。
體現(xiàn)勞動教育
高考數(shù)學科將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情境與數(shù)學基本概念有機結合,發(fā)揮高考試題在培養(yǎng)勞動觀念中的引導作用。如新高考Ⅰ卷第15題(新高考Ⅱ卷第16題)在考查幾何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全國Ⅰ卷文科第17題以工業(yè)生產中的總廠分配加工業(yè)務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的概率和統(tǒng)計知識對現(xiàn)實社會中實際數(shù)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堅持探索創(chuàng)新,推進高考內容改革
考試內容改革
2020年山東、海南實行綜合改革后的高考,數(shù)學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將有8個省實行高考綜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過渡時期的數(shù)學科考試依據《新高考過渡期數(shù)學科考試范圍說明》,科學設計考試內容,重點關注實驗版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和2017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的公共內容,并將這些內容確定為過渡時期的數(shù)學科考試的重點內容。同時,過渡時期的數(shù)學科考試內容改革關注新高考數(shù)學卷文理不分科的特點,關注高校對人才的選拔要求和數(shù)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題型和試卷結構改革
新高考卷在題型和試卷結構上進行了調整。首先,引入了多選題和結構不良試題等新題型。多選題的引入,為數(shù)學基礎和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發(fā)揮空間,更好地體現(xiàn)區(qū)分選拔功能;結構不良試題的引入,增強試題條件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更加注重思維的靈活性及策略選擇。結構不良試題具有很好的開放性,對數(shù)學理解能力、數(shù)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調整了試卷結構。新高考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四部分,其中單項選擇題8題40分,多項選擇題4題20分,填空題4題20分,解答題部分取消了選考題內容,共6題70分,全卷總題量為22題。
科學調控難度
數(shù)學科命題科學調控試卷難度,堅持數(shù)學科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貫徹了“低起點,多層次,高落差”的調控策略,發(fā)揮了高考數(shù)學的選拔功能和良好的導向作用?!暗推瘘c”體現(xiàn)為試卷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部分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起始題部分起點低、入口寬,面向全體學生。“多層次”體現(xiàn)為試題的難度設計上重視難度和思維的層次性。如新高考卷的第10題、第11題、第20題,體現(xiàn)了解題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案呗洳睢斌w現(xiàn)為重視數(shù)學科高考的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在試題的難度設計上不僅有層次性,而且在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綜合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科學把握試題的區(qū)分度,發(fā)揮數(shù)學科高考的選拔性功能。
2020高考已經落下帷幕。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全國卷的適用范圍:
全國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全國II卷: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陜西,重慶
全國III卷: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新高考I卷:山東
新高考II卷:海南
獨立命題:北京,天津,浙江,江蘇,上海
今年,全國I卷的部分省份,如:湖北,河北,江西 等,采用的是和全國II卷,全國III卷同一套聽力,而全國I卷的其他省份采用的是另一套聽力。
今天用心給大家呈現(xiàn)的是高清高考聽力音頻+校編版聽力試卷+校編版聽力原文+聽力考試專業(yè)分析+今后聽力教學建議。歡迎大家閱讀點贊并轉發(fā)!
VIP一對一/5人精品小班課/中考5人精品全日制/高考5人精品全日制/藝考5人精品文化課
2020暑期高中課程安排表
新高一 暑期VIP5人精品銜接班
開設科目:綜合班(含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
輔導時間: 全天上課
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招生對象:被普通高中錄取的新高一同學
依據新課程的教學體系,全力推出《暑期15次課學完高一數(shù)理化上》、《英語語文初高中銜接班》課程和秋季班課程。
開課時間:7月20日正式上課-8月5日一期 (共15天)
7月27日正式上課-8月12日二期 (共15天)
暑假單科15次,160一次兩小時,2400一科;兩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400,三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600,
四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800,優(yōu)惠截止日期7月10日。
新高二 暑期VIP5人精品班
開設科目:高一升高二5人精品銜接班(含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
高一復習鞏固5人精品班(含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
輔導時間:全天上課
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招生對象:高一升高二
開課時間:7月27日正式上課-8月12日 (共15天)
暑假單科15次,160一次兩小時,2400一科;兩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400,三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600,
四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800,優(yōu)惠截止日期7月10日。
新高三 暑期VIP5人精品集訓班
高三5人精品集訓班(含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語文、歷史、政治、地理)
開課時間:7月27日正式上課-8月12日 (共15天)
報名時間:即日起報名,以交費為準,額滿為止
暑假單科15次,220一次兩小時,3300一科;兩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400,三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600,
四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800,優(yōu)惠截止日期7月10日。
初三初二初一VIP5人精品班
開設科目:綜合班(含數(shù)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
輔導時間: 全天上課
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招生對象:
開課時間:7月20日正式上課-8月5日一期 (共15天)
7月27日正式上課-8月12日二期 (共15天)
暑假單科15次,160一次兩小時,2400一科;兩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400,三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600,
四科聯(lián)報學費減免800,優(yōu)惠截止日期7月10日。
本期文章提綱導讀
1.全國I卷(湖北,河北,江西)+全國II-III卷聽力:
01.高清聽力音頻 02.校編版聽力試題
03.校編版聽力原文 04.高考聽力專業(yè)分析
2.全國I卷(其他省份)聽力:
01.高清聽力音頻 02.校編版聽力試題 03.校編版聽力原文
3.高考聽力教學建議:
全國I卷(湖北,河北,江西)+全國II-III卷聽力
0 1
校編版聽力試卷(點擊放大)
0 2
校編版聽力原文(點擊放大)
0 3
高考聽力專業(yè)分析
2
全國I卷(其他省份)聽力
0 1
校編版聽力試卷(點擊放大)
0 2
校編版聽力原文(點擊放大)
3
對高考聽力教學的建議
今年高考聽力在語速上可能是最近幾年最快的,并且第9段材料的難度加大,第9段材料的長度接近最后的獨白,對此我們務必強化聽力教學。對于今后的聽力教學,如下建議:
1.重視在課堂上的聽力教學,在泛聽之外一定要在課堂上專門做精聽指導。建議每周專門開設1-2節(jié)精聽課,不能只是每周讓學生泛聽3-4次而不做輔導。
2.建議在課上刻意培訓學生對于數(shù)字的辨別,轉折之后的理解,關鍵詞的辨別及如何適當快速做筆記等聽力技能。
3.建議讓學生多朗讀聽力原文,積累并熟悉常見聽力場景詞匯。
4.建議強化對于學生單詞發(fā)音的糾音,很多時候學生不會正確的發(fā)出某單詞也就意味著無法聽出該單詞。另外加大背誦文章也會有助于聽力。
5.推薦在日常教學中適當加入除聽力教材之外的聽力資源。如:《千萬別學英語》,好運查理,走遍美國,VOA等資源,擴大學生聽力接觸面。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卷的兩套聽力試題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此次考試語篇內容豐富,涉及到的對話場景真實,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部分語篇很好地滲透了語言的文化意識,例如,全國卷-1中美國兒童繪本經典形象the big red dog Clifford以及西方文化中的small talk,全國卷-2中英國的足球文化,凸顯了英語的工具性、交際性和人文性。試題難度適中,在設題方面,主要考查了學生進行信息篩選找出事實細節(jié)、進行推理判斷、理解主旨要義和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能力,但兩套卷各有側重。
接下來,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簡要地分析一下此次的試題:
01
試卷特點
首先,選材的主題符合新課標的主題語境要求。
選材主要涉及到人與自我以及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內容貼近生活,體現(xiàn)了英語口語的交際性與應用性特征,符合聽力真實的使用場景。具體的話題對應如下表所示:
全國卷-1
全國卷-2
在這些話題中,大部分都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涉及到學校生活、購物、假期活動、交通等,但也有采訪插畫家和賽車手這種涉及專業(yè)領域的著名人物的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背景知識,也能通過優(yōu)秀人物的成功經歷來激勵學生向上向好。全國卷-1的獨白是一段關于陌生人之間寒暄(small talk)的演講,該主題的選擇鼓勵學生和周圍的人多進行一些簡單的交談來表達自己的友好、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和技巧,同時學生還可借此了解和比較東西方文化中寒暄的話題和談話展開方式的不同。在當下人們不得不謹慎地保持社交距離的特殊時期,我們期盼全球的新冠疫情早日得到控制,渴望面對面的人際交流,也包括和陌生人輕松友好的寒暄。
其次,語言地道,詞匯豐富,句型結構多樣。
1. 材料語言充分地體現(xiàn)了英語的口語特點。
例1:全國卷-1的Text 5關于學生請教老師問題的材料中有很多值得學習和積累的表達,比如老師回答學生提問時先表揚學生優(yōu)點再說不足,尤其是用了“You could have said everything within two pages”這樣的虛擬語氣來委婉地說明不足之處。
例2:全國卷-2的Text 8中女士問男士發(fā)生了什么,男士回答說“I blew it!”,非常地道生動,意為“我搞砸了!”
2. 派生詞運用比較靈活。比如全國卷-1的第13題正確選項中的fictional,第16題正確選項中的unexpected;再如全國卷-2的第9題的選項forgiving、sympathetic和supportive等,這些都屬于新課標詞匯的派生詞,這些詞的運用體現(xiàn)了真題中用詞的靈活性。
3. 長難句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全國卷-1的Text 9中“I was turned down everywhere, except at one publisher, where a young woman told me I wasn’t very good.”這句話中用了一個定語從句,先行詞為one publisher,后面接了一個where引導的非限定從句;以及“And I went home, and over that weekend I wrote the story Clifford the Big Red Dog, and was shocked when it wa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ecause I’d never written anything before.”這句話是“I went home”,“I wrote the story…”以及“I was shocked…”三個單句的并列,且第三個單句中還包含了一個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以及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再如全國卷-2的Text 10中“You cannot say you don’t like or do not follow football in England, as often this would lead to a long dialogue in which someone would begin telling you why you should support their team.”,這也是一個包含了兩個賓語從句、一個原因狀語從句以及一個定語從句的長難句。長難句中多個從句的套用體現(xiàn)了真題中句型結構的多樣性。
最后,設題側重對推斷能力和語言靈活轉換能力的考查。學生不僅要聽懂字面意思,更要體會弦外之音,有時還要結合人生閱歷和背景知識對所聽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斷。很多時候正確選項是對原文進行同義轉述,增加了詞匯和語塊考查的維度。
例1:全國卷-1的Text 4中女士問飛機什么時候到,男士回答說“it’s due in at 6:20 p.m. But the announcement said just now that it has a 30-minute delay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也就是飛機本該6點20到,但是因為天氣不好延誤了30分鐘。這是一個典型的數(shù)字計算題,題干問飛機什么時候到達,那答案就應該是6:50 p.m.,但是此題答案設置為了24小時制的18:50,多了一步簡單的時間轉換。
例2:全國卷-1的Text 7中男士打電話要找Mike,女士說Mike不在,問他是否可以留言,然后對話的最后女士再次詢問了男士的名字,由此可知說話者之前是不認識的。而第9題的考點雖然是傳統(tǒng)的人物關系題,但是此次設置的題干卻不是以往常見的“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或者“Who are the speakers?”,而是“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s?”;正確選項也不是常見的“Strangers”,而是換成了“They’ve never met before”這樣的句子表達。
例3:全國卷-2的Text 2中女士認為男士在深夜排練音樂節(jié)目太吵,男士答應女士會立刻停止排練,原文用的是“We’ll cut if off right away.”,答案轉述成了“Stop practicing.”。
綜上所述,今年英語全國卷聽力的難度適中,話題豐富,題目設置靈活。出題風格以及選材方向都相對穩(wěn)定,但穩(wěn)中有變。除了試題結構和語音語速有所變化外,當前教育改革的力度和精神在此次聽力考試的話題選材中可窺見一斑。
02
2020年全國卷-1和全國卷-2的對比分析
1. 音頻信息對比。
由上表可知,兩套聽力試題的主播均為美音,全國卷-1主播為多年的真題主播,但全國卷-2主播與往年有所不同,學生可能不太熟悉。在語速方面,與全國卷-1的語速相比,全國卷-2的語速會稍慢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國卷-1的錄音中吞音、連讀以及弱讀等語音現(xiàn)象較去年更為突出一些。
2. 考點分布信息對比。
總體上來看,全國卷-1和全國卷-2的事實細節(jié)題數(shù)量是差不多的,但是全國卷-1的推理判斷題比全國卷-2的要多一些。相對于事實細節(jié)題的直接獲取,推理判斷題需要學生在聽到信息的基礎上去理解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斷,這對學生的聽力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卷-1是沒有設置主旨大意題和觀點態(tài)度題的,而全國卷-2的四種題型均涉及到了,且出現(xiàn)了3道觀點態(tài)度題。
3. 話題和字數(shù)對比
由上表可知,全國卷-1和全國卷-2的選材方向是相似的,大部分話題都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如問路、修理電視機、請教老師、談論度假時間等,且全國卷-1和全國卷-2有一些相似話題的材料,如裁剪衣服和試衣服,航班延誤和預訂航班,以及采訪著名插畫家和采訪賽車手等。
03
反思和總結
1. 英語學習應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囊龑?,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
2. 英語測試不再是單純的語言知識測試,而更注重于真實場景下語言的正確使用。備考時,學生們應該熟悉各種場景詞匯、句式和表達,同時多積累常用詞及其派生詞,不回避生僻詞,并加以針對性地練習。
3. 學生們應繼續(xù)鞏固獲取事實細節(jié)的能力,同時有意識地進行推理判斷能力的強化訓練。
備案號:黔ICP備20000399號-1 咨詢電話:131 2467 7881 0851-86889017 網站直達號ID:13124677881 訪問統(tǒng)計: 瀏覽總量696473次 /今日瀏覽126次 網址:cnzhenbei.cn http://13124677881.wangid.com建議(1024*768) IE8.0以上瀏覽器瀏覽本站 即時通管理 后臺登錄 Powered by WangID 馳通集團 觸屏版丨電腦版 本站已支持 IPV6